微软 Win95 发布 30 周年:技术革命与流行文化现象
8 月 24 日,适逢微软 Windows 95 操作系统发布 30 周年。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操作系统,不仅代表着一次重大的技术飞跃,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流行文化浪潮。
在 Windows 95 正式发布前一个月,微软便启动了声势浩大的“Start Me Up”营销活动,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高度期待。发布当日,世界各地的电脑爱好者们涌向零售商店,排起长队,只为第一时间体验这款革命性的操作系统。这种盛况空前的场面,在计算机历史上实属罕见。
Windows 95 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多项创新。它首次将带有“开始”按钮和任务栏的 32 位抢占式多任务架构引入主流 PC,实现了即插即用硬件支持,并支持长文件名。这些创新极大地提升了 PC 的易用性和扩展性,也为后续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Win95的出现让电脑操作变得更加直观,用户体验得到了质的提升,为PC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为了吸引更多 Windows 3.1 用户升级,微软将 Windows 95 的最低硬件配置要求设定得相对较低:386DX 处理器、4MB 内存、VGA 显示器以及 55MB 的硬盘空间即可安装。不过,要充分体验其多任务处理和互联网功能,推荐配置为 486 或更高型号的处理器、8MB 内存以及 SVGA 显示器。
Windows 95 的销售方式也颇具特色,它以 13 至 15 张 1.44MB 软盘或 CD-ROM 加上引导盘的形式进行销售。全新安装版和 Windows 3.1 升级版的售价均为 209 美元,相当于 2024 年的 400 美元左右。
尽管价格不菲,但微软凭借巨额的广告投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Windows 95 在发布首日的销售额就高达 7.2 亿美元,四天内的出货量突破百万套。到 1996 年周年纪念日时,其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 4000 万套,合作 PC 厂商超过 400 家,兼容软件数量达到 4406 款。Windows 95 的巨大成功,巩固了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的*头*地位,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使用电脑的方式。